來源 |賽柏藍
中醫藥治療可應對
2023年11月1日是第六個“世界流感日”。
10月23日,國家疾控局最新發布的2023年9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,流行性感冒是丙類傳染病中發病數最高的病種。
自7月以來,國內流感報告病例數持續上漲,從7月的4.8萬例、8月的6.1萬例進一步上漲至9月的16.9萬例,流感7月至9月間在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中的占比分別為7.5%、15.1%和29.3%,連續兩月呈翻倍態勢。
2023年9月全國丙類傳染病疫情概況
不同于普通感冒,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感染。普通感冒臨床表現一般為流涕、鼻塞、低熱等,癥狀較輕,一般會在1周內自愈,很少出現并發癥;而流感傳染性強,對器官損傷相對較大,可出現肺炎、腦炎或心肌炎等并發癥,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死亡。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,流感每年可致約5%-10%的成人、20%-30%的兒童感染,在全球造成約300萬-500萬嚴重病例,以及約29萬-65萬例相關呼吸道疾病死亡1。除了部分常用的抗病毒化藥外,各地發布的防治方案顯示,中醫藥也是流感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流感病毒感染亦屬于中醫“疫病”的范疇,流感病毒與此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病毒性肺炎存在共性機制,彼時疫情防控中使用的“三藥三方”也與流感中醫藥治法存在共通之處,包括化濕敗毒方、清肺排毒湯、宣肺敗毒方等。以化濕敗毒方為例,該藥方由首批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研制,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,能降低疾病轉重率,縮短核酸轉陰時間,改善發熱、咳嗽等癥狀,臨床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良好。按照中醫“異病同治”的理念,化濕敗毒方也可治療流感等由“濕毒熱”三種外邪侵襲人體引起的中醫癥候和對應的西醫疾病,一方面清上焦風熱,一方面化中焦濕濁,使濕毒熱邪從下焦排出,形成排出濕毒的通路。
“經典名方”向“經典產品”轉化
中藥復方制劑化濕敗毒顆粒是化濕敗毒方的成果轉化,是中藥注冊分類改革后首次按照《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》(2020年第68號)“3.2類 其他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復方制劑”審評審批的品種,于2021年3月2日獲批上市。
疫情期間,化濕敗毒顆粒先后被北京、上海、湖南、福建等多省列入當地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》,在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(試行第十版)》,化濕敗毒顆粒被明確應用于輕型/中型/重型/危重型的救治。
作為我國首批自主創新的抗疫中藥,化濕敗毒顆粒繼承了中醫理論精華,由《傷寒論》中的麻杏石甘湯、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的藿香正氣散、《瘟疫論》的達原飲以及《溫病條辨》的宣白承氣湯等經典名方化裁而來。
其中,麻杏石甘湯是《傷寒論》經典方劑之一,清宣肺熱第一方,其功效為清熱、宣肺、透表開閉。而霍香正氣散源于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被歷代醫家稱為:祛濕圣藥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,是治療胃腸型感冒的經典方劑。為何突出胃腸型?因為西醫的胃腸型感冒,對應了中醫感冒證型中的暑濕證或濕熱證,藿香正氣散正是中醫中常用來對付濕邪的重要組方。另外,達原飲也是對付濕邪的一員大將,主治“溫疫初起,瘧疾”,以濕邪致病為主。清朝吳瑭《溫病條辨》的“宣白承氣湯”,則采用宣肺通腑法治療呼吸系統疾病。該方苦、辛并重,寒、溫并用,藥物主要作用于肺、脾、胃三經,體現出該方顧護脾胃正氣、解表與清里并重的特點。既要解表祛邪、和中化濕,又要顧護脾胃、扶正托邪,防止邪氣入里傳變,為“截斷之法”。整個方子既能驅邪,又能顧護正氣,不至于驅邪太過導致正氣不足。正是方義的寒溫并用,大大拓寬了化濕敗毒顆粒的適用范圍。化濕敗毒顆???/span>改善流感患者的發熱、咳嗽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、咽干咽痛、食欲減退等癥狀,適用于老人、兒童及伴有基礎疾病等流感高危人群。今年9月發表于《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》的一項題為《基于轉錄組學的化濕敗毒方治療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機制》的研究也顯示,化濕敗毒方對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治療作用。
該研究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,結果顯示,化濕敗毒方高劑量組對病毒載量的抑制率達到58.11%,超過奧司他韋組52.25%的抑制率2;另外,化濕敗毒方對延長存活時間、降低肺指數等指標有積極效果,對應組別小鼠的肺組織細支氣管、間質炎癥、瘀血、腫脹等病變也均有不同程度減輕。
從傳統組方用藥到現代醫學研究,化濕敗毒顆粒對流感等疾病具有良好療效已被反復驗證,也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治療“疫病”的臨床價值。
聲明:本文系轉載內容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我方觀點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與我方留言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